地方债的关键问题是标准化业务和非标准化业务的区别,是否足够透明化市场化
来源: 观察网
2023-06-03 15:55:43

总结:

1:地方债,是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产生的公债,表现形式为企业债,由城投公司的企业平台发行。绑定了地方政府的信誉,没有绑定征税权,因为地方税种,缺失房地产税和消费税。

2:分税制后,地方事权大而财权小。非经济发达地区,发展经济最快速的办法是依靠土地财政,地方债可以理解为一种“土地金融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3:中国土地出让后40至70年使用年限,短期内同一地块无法反复出让,“土地财政”在短期内是一次性行为。土地作为抵押物可以反复抵押融资,“土地金融”可以短期内循环往复。“土地金融”能解决地方财政短期收支缺口。

4:提高住宅用地评估价值,地方政府普遍选择通过提高周边配套措施,提高住宅用地的吸引力,实现土地价值增值。在这一过程中,土地整理、基建等大多成为当地城投平台的主营业务。

5:地方债服从于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化周期,旧有模式会随着土地财政的转型、房市狂飙的结束而转变,长期性的房产税改革会绑定城投债,变成真正的公债。

6:大方向上投到产业升级没错,具体到局部,投资产业升级也有高风险。落后地区多年之前产业投资的风险和当下及未来的投资风险,不可一概而论。产业投资的风险越小,对土地金融的依赖也会相应越轻。

7:地方债的本意是作用于地方基建和经济发展,只要不激进到否定公债,对地方债的存在问题该讨论的就是更具体,而不是该不该有这个东西。

地方债的关键问题是标准化业务和非标准化业务的区别,是否足够透明化市场化,是否给地方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有很大的寻租空间,是否能够被更好的监督管理。

8:当下一些地方暴露的债务问题,很多是非标债务时代留下的问题,或者是存量中积累了大量的非标债务。

对大部分地方来说,地方债更多的用来建设了房地产和城市基建,建设成果也有巨大价值,会被城市居民享受到,只是管理上、存量上、流量上会有不同阶段的问题。

9:中国的城投债市场,因为金融业的大发展而变得具有自生力,有数万亿规模的巨大空间。

政府和平台公司需要投资者,投资者也需要城投债这个固收平台,它是一个双向市场,倾向于协商稳妥的处理方案。固收市场的历史经验,没有出现真正的恶性逃废债。

10:中央表态“谁的孩子谁养”,让地方发挥解决债务问题的积极性。

国内对于债权债务的重组,是有非常完整的历史经验。而地方发展经历上,许多资产通过调整权属结构和运营模式,以及一段时间的静置,往往也能走出“债务陷阱”。

确实需要国家层面来解决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债务,标准显然也是严格的,对象应该是那些核心标准业务,尝试必须极为谨慎严格,

11:债的本质是信用关系,网络中的崩溃论,实际上往往以“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他们眼中没有信用”为逻辑基础。

中国如此巨大的体量要完成高难度发展突破,不可能没有种种问题和矛盾,问题不是最可怕的,最根本的是要以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为目标,要有解决问题,坚定发展的信心。

--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首批粮食走廊俄罗斯大豆运抵满洲里口岸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